沙地、沙坑的面积一般不宜超过30㎡,深度为0.3m-0.5m,沙土区的边缘应高出地面以防止区域内泥沙的流失和泥水流入,沙水池边缘处要还要进行打磨圆滑处理,确保没有安全隐患。
户外沙水活动的空间环境保持在人均2.1-2.5㎡,且水池入口应当设置成阶梯状,设置空沙区,减少将沙土带出池区外,便于幼儿逐步进入水中。
水池的位置应该与沙池保持适当的距离,但又不宜太远,既便于幼儿取水,又可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将沙大量冲入水池,造成水池堵塞。
沙池应选择背风的位置,以免沙子被风扬起,吹出沙池范围,污染校园环境;沙池应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,可以利用强烈的日晒给沙子消毒,让湿润的沙子快速晾干。当然,也要兼顾遮阳。
沙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和易于获取的低结构材料,多选用细软的天然黄沙,安全无污染,粘性好容易塑形,是沙区不错的选择。沙子的颗粒大小要适中,过小易飞扬迷眼,过大粘性差。
沙池边缘应该考虑孩子们中场休息的需求,提供或木质、或轮胎、或石材的休憩平台,且平台与沙池的高差不应该超过幼儿的膝盖高度,以便于他们爬上爬下。还有与微地形巧妙地结合起来,既可以连续“作战”,也可以变换游玩场景。
另外,沙水区需要定时维护,沙池定期翻、晒消毒,戏水池定期换水并消毒,可以考虑增加遮挡的棚顶,遮挡落叶、鸟类粪便等。
幼儿玩沙玩水,重在体验,道法自然,真正体现了“玩中学,学中玩”的乐趣,家长和老师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,也要不断学习和实践,提升沙水区游戏的指导能力,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趣味、益智和多元的游戏环境。